钉谋咨询科技
当前位置:
产业联盟的发展特点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4-10-22 | 91 次浏览 | 分享到:

  (1)产业联盟正成为骨干企业整合资源的新方式。随着技术研发的大规模发展,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承担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风险,企业不得不采取合作策略,以分摊巨额费用、分享技术成果和情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技术能力。由此使得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开始把自己看成是本行业资本、市场、人才等资源的整合者。相对于合资、并购等传统资源整合模式而言,这些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形式,将各成员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让每一个成员都分享自己的资源,不仅能以较低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调配,还可避免兼并收购过程中可能耗时数月乃至数年的整合过程。在产业联盟的组织下,运营商不再仅仅着眼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更关注合作的服务商能否获取合理利益;研发企业将不再仅仅关注技术上的突破,还致力于推进产业化进程。



  (2)产业联盟间的竞争正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形态。技术革新越来越快,新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研发所需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大,由此使得多数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成功,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尤其是当前,软件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制造业与运营业相互进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不得不与采用同一标准与共性技术的企业进行结盟,共同对抗其他集群或联盟的竞争压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产业竞争已经超脱了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转而向采用同一标准和技术体系的产业联盟竞争转变。在电信领域,有基于GSM技术的产业联盟与基于CDMA技术的产业联盟间的相互竞争;在数字视听领域,有以索尼为核心的蓝光DVD与以东芝为核心的高清DVD相互竞争;在软件领域,有基于Windows技术的产业联盟与基于Linux技术的产业联盟间的竞争。

  (3)产业联盟正成为主导产业竞争规则的新主体。在产业联盟出现之前,主导产业竞争规则的主体,往往是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型跨国公司。它们通过对技术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的垄断而攫取高额利润,并将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更大的研发工程中,从而保持其在技术和市场上的长期领先地位。一旦其他公司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这些企业就推出新一代技术、工艺和产品;同时把前一代产品大幅降价,直至淘汰,从而打击竞争对手,将其淘汰出局,或只能购买自己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出现以后,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或者为避免被竞争对手打败,加入产业联盟已是必然选择。在产业联盟之间,领跑者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控制关键技术,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联盟之内,各成员在一定的协议和框架下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有序竞争。对于强大的竞争者而言,建立产业联盟是其主导产业发展,打击异己的有效途径,如微软;对于新兴者而言,建立产业联盟是其推广技术,加强应用和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如TD-CDMA;而一些没有站好队的小企业,则会被淘汰出局。

  (4)产业联盟正成为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载体。随着产业联盟在主导产业竞争中扮演角色的不断增强,政府迫切需要支持本国企业组织成立、参与各种产业联盟,并引导产业联盟的健康发展,从而在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从实践来看,很多国家都在为由本国企业主导的产业联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政策环境,产业联盟正成为各国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新载体。20世纪70年代末,为打破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日本政府出面组织东芝、NEC、瑞萨和富士通等四家公司,成立研发合作联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联合攻关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业(2~3微米级),三年内成功突破了包括设备、工艺各个方面的30多个技术难题,使日本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和设备一度称霸全球。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政府组织IBM、Intel、AMD、HP等14个主要半导体公司,建立了半导体技术研发合作产业联盟,一举帮助美国的半导体产业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竞争地位。20世纪80年代,韩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初期,韩国政府就主持建立了由三星、LG及政府研究机构等组成的CDMA技术发展战略联盟,并把CDMA作为韩国的移动通信标准,进而使韩国由电信技术落后国家,迅速成为移动通信技术的领先者。